找到相关内容5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破解生命续编

    这样啊!   人身是靠行善得来的。可是,作恶极容易,就像下山;行善极困难,犹如攀岩。就是说失掉人身极容易,得到人身极困难。  要想下世得到人身,必须要具备五个条件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(包括贪污腐败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4143006.html
  • 共生共荣——佛教生态观(三)

    ldquo;七戒”活动:戒毒品、戒暴力、戒色情、戒烟害、戒贪污、戒赌博,远离三毒,建设人间净土。这是把佛教根本“五戒”化解为现代意义,是现代人心灵回归的必经之路。   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943181.html
  •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——白话版(二)

    武器,负起侍王卫国的责任。那时,有无数民众,违犯了王国的政法,有偷盗他人财物的,有杀害人命的,有淫乱的;还有邪见唱道邪说惑众的,怨结嗔恨的,贪污嫉妒的。对于这般造作恶业的众生,国王照着他们应得的罪罚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543236.html
  • 拯救之道——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

    【论文提要】   现代社会似乎文明昌盛,物阜民乐,但本人总怀杞人之忧:环境污染,核武阴影,贪污腐败……无不让人痛心疾首。诸问题中尤以普遍性的道德沦丧为最。芸芸众生追名逐利,争强好胜,纵情声色,物欲横流,致使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。   笔者以为世上的学问林林总总,其实不外乎两类,一类是关于如何谋生立足的学问,一类是关于如何生活得充实幸福的学问。两样学问都不可偏废。在社会上无以立足,连起码的...

    洪申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3643468.html
  • 佛教的布施学

    三支香,拎上一盒蛋糕,到庙里去拜拜,求发财、求长寿、股票要好、马票要中,求这求那,拜完了那个蛋糕拿回去还能给儿子吃。如果菩萨凭这就保佑他,那还算菩萨吗?下等的贪污,只要人家三根香。   尔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843957.html
  • 略论中国佛教的现代化

    人心新生活运动”,继1992年开展了“把心找回来”的活动之后,持续进行“戒毒品、戒暴力、戒色情、戒烟害、戒贪污、戒赌博”的“七戒”活动,让贪、嗔、痴等一切恶因缘远离,共创人间净土,并将此列为1994年...贪污、戒赌博”的“七戒”活动,让贪、嗔、痴等一切恶因缘远离,共创人间净土,并将此列为1994年各地佛光会的重要工作计划。这种结合民众实际生活而开展的净化人心的活动,正是现代化佛教的一种体现。且对于在经济...

    源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144082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1)

    是极矣。观国是者,莫不归过于贪污之官吏,豪劣之士绅,苟且偷堕之社会,此固然矣。然亦知病本之由来乎?二千余年,孔子之道废,乡愿之教行。”因此,真正的孔孟之道必取狂狷,“孙中山先生...

    王雷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844209.html
  • 佛法是救世之仁

    佛法,应付出而没有付出,如偷漏或滞纳捐税,由此而节省多余的财物,就不是正命──“邪命”。或以不正当的方法,取得财物,如利用职权,贪污舞弊;又如大斗小秤,巧取豪夺,吞没寄存……,由此而得的财物,统是邪命。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244327.html
  • 俗眼观佛门:我拜见了证严法师

    孩子的压岁钱,都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的,小小红包起到了增进友情温暖亲情的作用。可是,近年来“红包”却变了色走了味儿,沦为贪污受贿的代名词。下级向上级送红包,病人家属被迫向医生送红包,打官司得向法官送...

    航 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4845115.html
  • 梁武帝“皇帝菩萨”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(2)

    感应、福佑。  藉著造佛而祈求感应、福佑的佛陀观,随著北朝政治社会的  发展而有一种无佛感危机意识出现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  年(499) 卒后,政治渐坏,王公大臣类皆贪污奢侈、纪律废  弛。北魏政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4245414.html